在我国的开国大将中,有的擅长冲锋陷阵,带领部队浴血奋战;有的则在政治工作上极具天赋,精通战略部署。每一位大将都有各自的独特优势,难以轻易评定谁更为杰出。但若论起幽默风趣,那一定是陈赓大将最为突出。陈赓不仅是我军中的一位杰出指挥官,更是广为人知的“开心果”,他的幽默与智慧让人难以忘怀。
有人曾将陈赓比作一块晶莹透亮的玻璃,内外通透,一生无瑕;也有人认为他像一块强大的磁石,能吸引周围的每一个革命同志,无论走到哪里,总是充满欢声笑语。他的每个举动,都能在沉闷的日常中带来一丝光亮,仿佛他永远能够点燃欢乐的火花。
陈赓“三戏”彭老总
展开剩余82%彭老总的脾气在我军中名声赫赫。那可是位“怼天怼地怼空气”的人物,若是他发起脾气来,不管对方是谁,常常是一顿猛烈的批评,鲜少有人敢与他顶撞。军队的传统向来是“吃苦耐劳,艰苦朴素”,即便官兵过得再艰苦,也不会去索取老百姓的一针一线,而党内的干部也一直以身作则,与战士们同吃同住,绝不搞特殊待遇。彭老总作为高级领导,自然也是这类精神的践行者。
在抗日战争时期,我军的物资极度匮乏。一天,彭老总前来视察陈赓所在的部队。陈赓知道,彭老总难得到来,决心不能只以野菜窝窝头招待他,于是决定费尽心思准备一些好菜。虽然有了荤菜,但如何让彭老总吃下去却是一个大难题。彭老总严厉且火爆的脾气,使得这顿饭成了一个高风险的挑战。如果处理不好,非但不能好好款待他,还可能遭受一通批评。
陈赓将任务交给了炊事班长,让他们做好菜肴,自己负责处理接待工作。当彭老总视察完部队后,陈赓便走上前去,笑呵呵地说道:“老总,您来得正是时候,前几天我们战士们刚在河边抓了一些鱼,今天中午刚好可以尝尝鲜。”彭老总一听,刚准备拒绝,陈赓却接着说道:“不过这鱼肉可能放的时间有些久,不知道是否新鲜,要是伤员或战士吃了会不会拉肚子,咱们作为领导,应该身先士卒,咱们先尝尝,看行不行?”彭老总见状,虽知道陈赓有意“拖”自己,但也不好直接拒绝,于是勉为其难地同意了。
然而,事情远未结束。彭老总刚吃完鱼,又端上来了一盘丸子,彭老总顿时眉头一挑,语气严肃地说道:“陈赓,你这是要搞特殊化吗?这丸子又是怎么回事?”陈赓早有准备,轻描淡写地说道:“老总,咱们的战士来自四面八方,有的可能不喜欢鱼肉的腥味,所以我让他们做成了肉丸子。您尝尝,是否没有腥味?如果没问题的话,我准备在全军推广这个做法。”彭老总心领神会,尝了一口,果然没有腥味,刚打算放下,紧接着又被端上一只鸭子。陈赓笑着说:“老总,这只鸭子吃了鱼肉之后,没多久就死了,我担心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,您先尝尝吧?”彭老总一看陈赓如此嬉皮笑脸,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中了陈赓的“连环计”,无奈地说道:“陈赓,看来你不让我吃饱是不会放我走的吧?”
最后,陈赓笑着让炊事班端上了剩余的菜肴,解释道:“老总,您今天难得来这里一趟,大家实在不好意思继续吃窝窝头和野菜。”彭老总深知陈赓的一片心意,虽然无奈,但也理解这是一次难得的招待。
开国授勋“芝麻酱”
1955年,经过我党层层筛选和评定,那些在革命中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将领们都获得了应得的荣誉。陈赓被授予“大将”军衔,一时风光无限。然而,在这份荣耀的背后,却也有一些将领感到自己的评定不够高,纷纷找陈赓诉苦。饭桌上的话题自然绕不开这一点,许多人好奇地问陈赓被评为何种军衔。
陈赓对此并无明确答复。无论是实话还是谎言,似乎都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分歧。正当陈赓思考如何巧妙应对时,他的儿子突然开口:“我知道我爸爸是什么将。”此话一出,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大家笑着问:“那你说说,爸爸到底是什么将?”陈赓的儿子一脸认真的回答:“我爸爸是‘芝麻酱’将。”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愣了一下,随即哄堂大笑。
原来,在那一天授勋之后,回到家的陈赓面对孩子们的连番询问,一时不知道如何回应。为了避免让孩子们因过早得知自己的荣誉而产生骄傲的情绪,陈赓选择闭口不言。直到晚餐时,看到桌上的芝麻酱,他灵机一动,幽默地说:“没有什么大将小将的,都是为了革命事业而贡献力量。至于我被授了什么将,那就是一瓶芝麻酱。”这一笑话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功劳并无高低,更使得陈赓在无意间传递了一种“平和谦逊”的态度。
可惜,陈赓这位既有能力又极具幽默感的革命将领,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因心肌梗死离世,享年58岁。虽然大将陈赓已经离开了我们,但他留下的《序言》《作战准备》等重要著作,依旧为后人指引着革命的方向。这位以幽默和智慧赢得人民心的伟大将领,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